尽管朗尼克已经放弃了4222阵型的战术,变阵为更加接近433阵型或者4231阵型,但是朗尼克的高位压迫框架上与切尔西、利物浦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。主要还是在于攻防转换的职能,你可以说曼联是一支努力施压并且是以团队施压的球队,目的是为了在高位上赢得球权,在转换环节用速度进行反击,边锋就是曼联推反击进攻的关键。
上图可以说是曼联防守端问题的根源。英超的对手们习惯性把中锋摆在曼联两个中后卫之间,为了保持对中锋的压制,曼联的两个中后卫不得不彼此靠近相互协防,这时候会引发整体阵容结构的变化,为了防止肋部空间被打穿,两名边后卫不得不内收进行保护,从上赛季开始,曼联的四个后卫之间就保持非常紧密的距离,那么这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:边路谁来覆盖?
上图是曼联对阵伯恩利的比赛有球状态、无球状态(右图)的平均站位图,很明显博格巴是负责保护达洛特的边路空间的,拉什福德承担了反击的责任。但是对阵南安普顿的比赛又有了不同,比如下图,曼联的右边路没人覆盖,这本来应该是右中场布鲁诺费尔南德斯或者拉什福德的防守区域。
当曼联没有卡瓦尼、没有丹尼尔詹姆斯、没有双后腰时,曼联上赛季形成的防守结构就此打破,控球不利、惧怕反击的弱点开始大幅度暴露,边锋、中场的防守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兀。实际上在曼联存在单后腰的情况下,边锋协防边路的问题,会更加重要。曼联对阵南安普顿的失球,我们先看下图的动态。
实际上,在朗尼克的战术体系下,曼联的边锋承担的职能可能更加重要。除了上述边路回防的问题,曼联的边锋还承担了向前突击、推动反击的作用。当然,在索尔斯克亚执教时期,曼联就是利用两个边锋的速度去打开防守的缺口的,比如曼联3:2击败利物浦的比赛中,拉什福德、格林伍德一直处于高位,他们通过两个边路的相互横传、快速推进,相互助攻各自打进1球。
在朗尼克的战术中,边锋通常承担了这样的责任。比如下图的光圈示意的区域,当曼联后场拿到球权时,曼联的边锋就应该快速去覆盖这两块区域,才能形成曼联的快速进攻。
曼联对阵南安普顿,由拉什福德助攻桑乔打进的1球就是朗尼克战术的典型代表。布鲁诺在中场拿到球权之后,转身就直接传向这两块区域,拉什福德快速向前推进拿到球权,横敲桑乔打进了曼联的首粒进球。
布鲁诺费尔南德斯在对阵布莱顿时打进的1球也有异曲同工之妙,只不过这两块区域的覆盖人变成了C罗、布鲁诺费尔南德斯而已。
但是曼联在推动反击端最有威胁的球员还是拉什福德、格林伍德或者桑乔。特别是对阵利物浦的比赛中,他们在边路的速度一度令阿诺德、罗伯逊苦不堪言,问题在朗尼克的战术体系下,他们需要大幅度的回防。当一名策动反击的边锋需要回撤很深时,那么需要冲刺的距离、频次就会大幅度增加,这无疑对于边锋的要求非常高,耐力、速度、体能都不可或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