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欧洲冠军又是西班牙约基奇扬尼斯卢卡都进不了四强?

塞尔维亚输给意大利,大概还能说是最后一节,意大利趁约基奇不在瞬间拉开9分赢了,塞尔维亚浪费了约基奇的28分钟32分13篮板神迹。

希腊有个诡异的设定:总让卡拉西斯和扬尼斯同场,空间拉不开,而且后场缺策动。德国限制了希腊的转换进攻后,希腊一度尴尬到:

德国那边,施罗德的策动,把希腊后场打崩了。估计大家都记得,希腊纵横欧洲的那些年,靠的不是锋线厚度,而是帕帕卢卡斯、迪亚曼迪迪斯,以及之后的斯潘诺里斯。

第三节斯洛文尼亚还一个24比6——卢卡用挡拆破夹击,找中锋托贝的策应,找底角三分和内切。

波兰的斯劳特一个三分球一个上篮打三分,卢卡对裁判连叫走步,看到没吹,气得脸通红。

另一边,波兰的波尼特卡一口气锁定比赛。全场26分16篮板10助攻的三双,最后罚球时,被全场喊MVP。

马卡宁代表芬兰击败克罗地亚时,43分。毕竟他这样的长人前锋,有篮子有摇摆能力,在FIBA就是降维打击。

芬兰的换防+追身+三分闪电战,算本届欧锦赛顶尖的快。上半场一度靠此压倒西班牙。加上大打换防,请西班牙单挑,绞杀西班牙的远射;西班牙前场篮板还多过后场篮板,但上半场三分球被压到16投3中,全靠内线两个赫南戈麦兹得分,后场全面被控。

当初塞尔维亚靠快速传切——以及约基奇的指东打西——打穿过芬兰。下半场西班牙变阵思路,大概与此有关:

进攻端,针对芬兰的大量换防,西班牙直接两次西班牙挡拆让威力·赫南戈麦兹内线扣篮。

除了威力,还让布朗连着抢攻,第三节前半段西班牙的得分基本不是他助攻(给威力),就是自己得手。

线年AK身边的JR霍登相似:在NBA不太打得上球,在美国队也别太指望;但在欧洲背景下,靠碾压周遭的个人运动能力,就可以所向无敌——施罗德,同理。

防守端,西班牙对马卡宁上了夹击,甚至摆出过三角+2防守,外加大量绕前。马卡宁第三节还是有漂亮的内切得分,但持球就吃亏了。

如此,西班牙的应变,破芬兰的换防和夹击,破芬兰的提速,最后鲁迪的三分球可以说是运气,也可以说是常年欧洲冠军的记忆。

决赛,西班牙对面又是老冤家法国——2015年半决赛,西班牙过了法国;2011年决赛,西班牙过了法国。

西班牙对法国的持球大量压缩空间夹击,欺负法国队——除了“法国巧克力”赫尔特尔——集体缺传导能力,毕竟巴图姆也没在,于是法国得靠亚布塞雷扮演巴克利,进攻困顿。

法国下半场靠坚决的不换防、戈贝尔站篮下护筐稍微减弱了点被动,弗尼耶也算找了几个篮子,但第二节就被甩开近20分,没了。

布朗决赛没篮子,但他的传球找得到法国的轮转问题。威力·赫南戈麦兹依然卓越,但MVP是胡安·赫南戈麦兹:决赛他的表现,仿佛2006年拿下世界冠军那场的加巴霍萨。

西班牙一路赢下来,靠布朗,靠鲁迪,靠两个赫南戈麦兹,但最主要的:靠体系与应变。

当然下届大赛,法国就有恩比德和文班亚马了,巴图姆也大概还会赶一趟。但他们要再捏合起2011-13那两届的传切——帕克、迪奥、巴图姆和德科罗——大概并不容易吧。

比鲁迪大一岁的罗伊退了十年了,当年跟鲁迪同届的开拓者队友——奥登、奥特罗、韦布斯特、布雷克——都退了,阿尔德里奇和巴图姆都是老将了。两个加索尔不在国家队了,纳瓦罗和卡尔德隆不在国家队了。

有趣的是,鲁迪论持球能力,并不如纳瓦罗;影响力也不及巅峰期的两个加索尔。他的长处,也就是天下一绝的走位意识和远射。

这么说有点怪,但把鲁迪搁在希腊那种没体系的球队里,作用就远不及西班牙了。

1994年男篮世锦赛,中国男篮首进世界前八,击败过的对手里,就有西班牙。

今秋,西班牙拿到过去六届里第四个欧洲冠军,阿根廷又一次南美冠军。以前我们可以说,是因为西班牙有加索尔们和纳瓦罗那代人,阿根廷有吉诺比利和斯科拉。

但现在,没了那些人,西班牙和阿根廷还是能夺冠,而有了扬尼斯——却没有帕帕、迪亚曼、斯潘们——的希腊,走不回巅峰了。

在西班牙,8到14岁的孩子,就开始组织打5对5比赛。他们不只是打球,还要学习。每个教练,都得通过西班牙篮球联盟SBF的考核。

如此从小进行统一而精确的篮球教学,保证每个球员至少成长为可靠的角色球员。

所以西班牙任何一个球员,无论个体能力多么差,但绝不会是个差队友。每个我们能想到的西班牙球员,都是挡切传的高手。

这个体系,不只是培养出了西班牙本土明星,也培养出了其他天才,比如皇家马德里的卢卡·东契奇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